雷火电竞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雷火电竞新闻 > 正文
雷火竞技官网举办2025年第17期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陈超峰  发布时间:2025-11-19      浏览次数: 审核人:王慧

11月18日,雷火竞技官网第17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南湖校区西经楼S105学术会客厅举行。2024级九位研究生依次进行了汇报分享。硕士生导师望海军、王慧、黄钞华、雷月秋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并给予建设性的学术点评。

陈超峰的研究聚焦人机情绪交互,探讨对话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用户的负面情绪披露意愿,构建了一个“AI对话情境—情感支持、互惠焦虑、自我洞察与负面评价恐惧—披露意愿”的影响模型,及其背后的关键心理机制,为理解人机亲密关系与情感AI的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实证参考

潘怡子聚焦城市品牌传播,结合解释水平理论与酷感理论,构建了一个“城市LOGO类型—心理距离与感知酷感—城市品牌态度”的影响模型,并引入城市形象定位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具体与抽象两类城市LOGO在公众态度中的差异效应及其作用路径,为城市LOGO类型与城市品牌传播间更深的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王景皓聚焦广告中的受害者形象,探讨真人受害者和AI虚拟人受害者在广告中的不同呈现对广告态度的不同影响,并且引入幽默和严肃两种情境作为调节变量,发现真人受害者因为情感共情的因素在严肃基调下可以收到更好的广告效果,而AI虚拟人受害者则更适配于幽默基调。

李雅瑄聚焦环保公益广告语言表达方式,探讨命令式与描述式语言在不同情绪框架(希望 vs 内疚)语境下对公众环保意愿的影响。结合社会规范理论与情绪框架理论,构建了一个“语言类型x情绪框架—自我效能与责任归因—环保行为意愿”的作用模型。研究旨在揭示命令式语言因其指令语气,在希望框架下可能更能激发个体的自我效能,而描述式语言则在内疚框架中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从而提升环保意愿。该研究为语言风格与情绪框架如何协同影响环保公益广告效果提供了新的实证路径与理论支撑。

贡林凌同学聚焦文旅短视频中的内容质量,从认知、体验、情感三个维度入手,设置因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不同维度的内容会对文旅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影响。

曾莉聚焦绿色消费行为,探讨产品包装的自然意象类型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可持续购买意愿,及其内在的认知作用机制。以消费者认知决策机制为核心切入点,基于符号学理论系统区分“标志性”与“象征性”两类自然意象设计,通过系列实验与数据实证分析,揭示不同意象类型对消费者可持续购买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并深入解析了“图式一致性”与“加工流畅性”在其中扮演的关键中介角色及文字信息的调节作用,为绿色产品的有效包装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操路径。

杨雅惠同学基于扎根理论,聚焦武汉官方城市品牌认知,探讨不同身份群体居民对城市品牌的感知特征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合城市想象理论与包容性品牌理论,构建了 “城市品牌叙事 — 民生需求过滤机制 — 居民品牌态度” 的影响模型。揭示民生需求在居民品牌认知中的核心过滤作用,为超大城市品牌传播从 “官方主导” 向 “居民参与” 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陈家敏同学基于拟人论和共情理论,聚焦文物类短视频,基于文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对观众共情机制的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使用感知相似性、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对传播意愿的影响。

姬晓懿同学以《看人还是看景?文旅短视频内容类型对人们出行意愿的影响》为题展开汇报。该研究紧扣数字文旅融合发展趋势,聚焦当下热度持续攀升的文旅短视频传播现象,以受众出行决策机制为核心切入点,系统探讨“人物向”与 “风景向”两类主流短视频内容的传播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实证分析,揭示不同内容类型对游客出行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及其内在的关联机制。


本次论坛促成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有效帮助研究生们深化研究认知、拓宽学术思路。通过师生间的精准点评与同伴间的相互启发,同学们对各自课题的研究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把握。相信在这一高水平平台的持续推动下,雷火竞技官网的研究生定能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TOP
TOP